自民國六十一年(1972)創社至今,走過了將近四十個年頭,大陸社歷經過各種嘗試與轉型。1970年的保釣運動之後,一群熱血青年以研究匪情為核心宗旨,成立了大陸問題研究社。經過了八零年代校園民主改革浪潮的洗禮,大陸社逐漸朝著爭取校園言論自由、學生自治的方向邁進,不再專注於大陸議題,而將眼光轉向台灣社會的其他面向。
那麼,現今的大陸社,關懷什麼樣的社會議題呢?
事實上,一代又一代的社員們在各方面──意識形態、學術取向、關注議題──都有極大的差異。甚至在同一時期的成員之間,想法往往也南轅北轍、大相逕庭,以致於今日大陸社並不具鮮明的社團定位。然而,這般不明確正是大陸社的魅力所在──在這裡,每個人都有表達與交換意見的自由;大陸社是一個思想的平台,社員們彼此分享想法、傾聽意見,本著求真精神對諸般議題進行批判思考。
每個學期,大陸社將針對兩到三個主題,舉辦社課、讀書會、電影放映會,並邀請講師來社辦與社員對話。即便是沒有活動的日子,成員們也會不時地聚在社辦,一邊泡茶、彈吉他、拿出冰箱裡的紅酒小酌幾口,一面爭論著ECFA可能帶來的影響、死刑的正當性、自由的意義……討論到忘我處時,眾人甚至徹夜留在社辦而不願回宿舍,只為了不讓那興味高昂的熱情與思緒中斷。
這就是目前大陸社的樣貌;然而,它不必然會永遠維持如此模樣。它的輪廓、以及它應有的行動與關懷,都有待正在閱讀本篇文宣的諸位、有待下一世代成員們的參與和創造。
不論你主修的是文史哲、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,在宗教或政治領域懷有何種信仰,只要你對人類社會的諸多進程具有熱情、具有感受能力;對浮沉於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有所疑惑,願意發自肺腑地詢問:「為什麼?」;甚或你只是想找個堪堪掏心掏肺、嚴肅討論事理的朋友──
大陸社,或許是個值得你安身立命的所在。
那麼,現今的大陸社,關懷什麼樣的社會議題呢?
事實上,一代又一代的社員們在各方面──意識形態、學術取向、關注議題──都有極大的差異。甚至在同一時期的成員之間,想法往往也南轅北轍、大相逕庭,以致於今日大陸社並不具鮮明的社團定位。然而,這般不明確正是大陸社的魅力所在──在這裡,每個人都有表達與交換意見的自由;大陸社是一個思想的平台,社員們彼此分享想法、傾聽意見,本著求真精神對諸般議題進行批判思考。
每個學期,大陸社將針對兩到三個主題,舉辦社課、讀書會、電影放映會,並邀請講師來社辦與社員對話。即便是沒有活動的日子,成員們也會不時地聚在社辦,一邊泡茶、彈吉他、拿出冰箱裡的紅酒小酌幾口,一面爭論著ECFA可能帶來的影響、死刑的正當性、自由的意義……討論到忘我處時,眾人甚至徹夜留在社辦而不願回宿舍,只為了不讓那興味高昂的熱情與思緒中斷。
這就是目前大陸社的樣貌;然而,它不必然會永遠維持如此模樣。它的輪廓、以及它應有的行動與關懷,都有待正在閱讀本篇文宣的諸位、有待下一世代成員們的參與和創造。
不論你主修的是文史哲、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,在宗教或政治領域懷有何種信仰,只要你對人類社會的諸多進程具有熱情、具有感受能力;對浮沉於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有所疑惑,願意發自肺腑地詢問:「為什麼?」;甚或你只是想找個堪堪掏心掏肺、嚴肅討論事理的朋友──
大陸社,或許是個值得你安身立命的所在。
撰文 蔡承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